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引导粮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自身岗位职责与价值贡献,将企业文化根植于心、付诸于行,进一步增强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近期,举办了广西粮储系统“我爱我库”主题演讲比赛。本栏目将陆续推出优秀演讲稿件,本篇为广西防城港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选派的选手梁倍维的演讲稿,内容如下——
我亲历粮仓从“汗水作业”到“智慧管理”的蜕变
广西防城港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 梁倍维
清晨推开粮仓大门,玉米的清香扑面而来,满仓的玉米在淡黄色灯光映照下,散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这里是防城港粮库公司,是我日夜坚守的阵地,也是见证科技与传统激烈碰撞、最终携手同行的战场。
还记得刚到这里工作时,我主要负责处理和检查粮情,后来又转到单证管理岗位上,当时整理和统计全靠人工,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复杂的数据,常常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逐字逐句地核对,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数据一旦出现问题,排查起来困难重重。这让我很是懊恼,多么希望有一种神器帮我摆脱这种辛苦。当时甚至流行一句很经典的调侃:“守粮人守的不是粮食,是寂寞。”我深知守粮是枯燥,但是意义非凡。民以食为天,我们守的是万家灯火。
记得,第一次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作为一名保管员,我全身一热,无比激动,这不仅是对亿万粮食人的深情嘱托,更是赋予我们守护“大国粮仓”的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粮食安全提出的明确要求,像春雷般激发了更多守粮人情怀。要端牢“中国饭碗”,必须突破传统管理的瓶颈。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突围战”在全国各地粮仓里悄然打响,在智慧粮库的建设中,大家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粮库管理的需求。
面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挑战,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学习,深入研究智能系统的特点与操作方法,克服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应。应用科技的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作业的可靠性,为粮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同样,如何做到储粮减损、虫害防治也是曾经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找到了“智能+生态”的解决方案,构建粮仓卫士智能测虫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快速确定害虫种类、数量,还能通过分析害虫分布位置,让管理人员能够在虫害初期及时介入,有效遏制虫害扩散,让我们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防御”,为守护粮仓筑起了一道科技防线。
回望在玉米保管仓库的工作历程,我亲历了从“汗水作业”到“智慧管理”的蜕变。在粮情检查中,即便有智能测温系统,巡查仍需人工逐仓攀爬、细致记录,依然耗时耗力。但随着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的引入,一切发生了改变,当仓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当氮气缓缓注入粮堆形成天然“保护膜”,我看着监测屏上稳定的温湿度曲线,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份转变的背后,我深知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既是党组织统筹协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上的全力支持,更是每一位守粮人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如今站在视频监控中心,我更加笃定,以科技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用坚守践行初心使命,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粮食人对总书记嘱托最有力的回应!
作为新时代的粮食人,我们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始终视粮食安全为最高使命,和我的同事们按照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组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加大粮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工作要求,坚持推进“科技突围”,因地制宜探索和应用科技储粮新技术,坚决守住管好“八桂粮仓”和“大国储备”!
供稿 | 梁倍维
供图/编辑 | 李婷
一审 | 罗雯
二审 | 宋学新
终审 | 张秉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