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食品、饲料和燃料价格上涨且全球疫后复苏迟缓,对亚太区域数百万弱势群体的健康和生计造成严重损害。
2019新冠疫情及“5Fs”(食品、饲料、燃料、肥料和金融)危机期间,亚太区域相关统计数据堪忧,且危机长期负面影响波及至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域3.707亿人口食不果腹,占全球饥饿人口的一半。世界半数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生活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女性多于男性。事实上,育龄妇女贫血率仍未达到世界卫生大会设定的全球营养目标。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消瘦和超重发生率也在上升。
尽管亚太区域各国食物不足数字存在差异,东南亚食物不足发生率尤其严重,达到15.6%(3.136亿人)。亚太区域超过8.09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约占亚太区域食物不足总人数的85%。在西南太平洋岛屿,人均情况甚至更糟,食物不足发生率估计为20.9%,即五分之一居民难以满足自身粮食需求。
除东亚外,女性吃不饱饭的情况比男性更为严重,近十分之一女性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近四分之一女性至少处于中度粮食不安全状态。
“这份报告并非详尽无遗。但陈述的事实发人深省。报告只能展示事实,无法让生活在该区域的众多粮食不安全和营养弱势群体实现温饱,”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助理总干事兼区域代表金钟珍表示。
“毫无疑问,若要扭转局势,让各国回到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目标的正轨,亟需政府采取协调一致和综合全面的行动,大力投资,实现农业粮食体系转型,”金钟珍指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