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广西构建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5-11-17 18:0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运用科技赋能智慧储粮、强化应急保障协同运作,构建起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粮食应急保障网络,增强全区粮油应急保供能力,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供、不断档。

一、加强设施管理,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升级仓储设施提能力。加大仓储改造升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仓房气密、隔热等关键性能。二是绿色技术降低损耗。针对广西高温高湿气候特点,开展第七储粮生态区绿色储粮新技术研究,构建基于粮情智能监测、绿色防护、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和控温储粮的绿色储粮综合技术体系,全区粮食储存环节综合损耗率下降至0.76%(国家要求为不超过1%)。三是星级粮库规范储粮管理。全面启动“星级粮库”创建工作,聚焦综合管理、计划管理、仓储管理、仓储建设等四个方面,出台《星级粮库》建设标准,采取“降星”“摘星”风险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二、健全保障体系,夯实应急保障基础

一是三级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储备调控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应急加工企业、储运企业、配送中心和供应网点,建成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打造“135”应急保障圈(1小时覆盖周边市、3小时覆盖全区、5小时对接粤港澳),确保快速响应,有效增强我区粮食应急保供能力。截至2025年三季度,共落实应急保障企业2149家(含3家国家级应急保障企业)。二是规范应急网点管理。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评估机制和档案台账,每年对本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责任义务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每三年组织对本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的应急保障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和应急配送设施设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对检查和评估中发现责任义务落实不到位、企业资质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不符合有关条件和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或予以取消资格。三是创新建立社会责任储备。通过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试点建立社会责任储备经验,逐步形成常态化社会责任储备运行管理机制。加大政策宣讲,引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自愿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严控储备质量,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动态管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三、强化协同保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一是协同联动保障粮食收储。强化央地协同,与国家局广西分局建立协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政策落实、为民服务等方面做到“四统一”。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农发行广西分行等部门,优化完善稻谷补贴粮食收购方案,采用“补贴收购+平台采购”互为补充双模式,全力保障粮食收储、增储任务全面完成,根据国家要求落实成品粮储备,粮食储备常年库存充盈、吞吐有力,为粮食应急保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协同监测掌握市场动态。在自治区、市、县共设立265个粮食价格监测点,形成统一调度、分工协作、覆盖全区的粮食市场立体式监测网络,严格执行粮油市场价格监测及粮油企业库存周报制度,对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等重点品种定期进行监测,密切关注粮食购、销、存和价格变化,对可能引起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和预警。三是协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粮食应急保障实战能力,组织开展自治区级粮食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粮食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024年,联合广西应急管理学会精心组织粮食应急演练,科学设置演练情景,有序推进演练,增强粮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我区粮食应急管理水平。5个自治区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3个设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4家粮食企业共100余人参加演练,现场观摩和本系统在线观摩人员共计400多人,网络直播收看达3000多人次,动用各类运粮车辆14辆及其他设施设备若干。


供稿|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粮食储备与产业发展处

编辑|李婷

审核|冯瑀 宋学新 张秉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