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巧用“三三”工作法扎实推进粮食收购提质增效

2025-10-22 11:5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5年,自全国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后,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组织农业农村、财政、农发行广西分行等区直中直部门召开全区夏粮收购工作会议进行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巧用“三三”工作法,从政策端、市场端、服务端加强配合、同向发力,全面提升夏粮收购质效,助力全年粮食收购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强化“三高”保障,筑牢粮食收购“压舱石”

强化统筹协调,确保粮食收购工作有序推进。一是高效率落实人等粮、仓等粮、钱等粮。立足早、快、实,强化资金、仓容、人员等要素保障,组织稻谷补贴粮食收购业务培训约2000人,落实政策性粮食收购补贴资金3亿元,协调粮食收购信贷资金30亿元,统筹安排完好仓容140.42亿斤,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引导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切实做到人等粮、钱等粮、仓等粮。二是高标准推进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在全区54个粮食主产县建设广西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围绕优种(子)、优种(植)、优管、优收、优储、优销“六优”目标,系统集成粮食种植政策、种业支持政策、农机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粮食收购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直补政策等政策制度,形成惠农政策洼地,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稻种,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安排部门预算资金100万元,用于推动广西国家储备粮源基地试点工作,实现储备粮源种在哪里看得到、粮源数量质量有保障、各项补贴直补农民,为完成全区稻谷补贴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高水平建设推广预约售粮小程序。局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好联系服务基层制度和“一线工作法”,深入南宁、来宾、贵港、玉林等设区市、自治区储备粮集团公司及其相关子公司开展粮食收购调研,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基层收购点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建设推广预约售粮小程序,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以日均减少2小时排队计算,预计全区农户年可节省工时价值超3000万元,有效解决农民售粮排队问题,助力广大粮农舒心卖粮、满意售粮,畅通农民售粮“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三全”增效,打造绿色仓储“强引擎”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智慧粮库”建设。一是全方位建设绿色仓储设施。为推进绿色储粮,近年来,全区统筹各类资金17.65亿元投入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新建仓容65万吨,应用低温准低温技术仓容占完好仓容比例提升8%,众多老旧粮仓焕然一新,仓容得到扩充,储粮条件显著改善。二是全过程研用绿色储粮技术。结合第七储粮生态区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储粮技术研用和创新,逐步完善“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全区国有政策性粮食储备库点485万吨,绿色储粮技术使用达到216万吨,覆盖率达40%以上,自治区柳州粮库公司等4家单位入围国家局绿色仓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三是全覆盖推进信息化监管。投入千万元升级广西粮食信息综合监管平台,增加监管功能,强化预警能力,推动全区384个地方政府储备粮存储库点全面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全应用,通过硬件升级与智能监管双轮驱动,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确保新粮“收得进、储得好”。

三、突出“三严”监管,织密粮食安全“防护网”

将粮食质量作为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完善粮食安全监管体系。一是严格做好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认真落实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持续做好新收获、收购、入库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先检后收”政策,保持粮食监测抽检力度,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安全关,不让一粒被污染粮食入储,确保“颗粒归仓、粒粒安全”。二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铁拳行动”,严查扰乱市场秩序、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打白条”拖欠农民售粮款、压级压价等坑农害农等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对中储粮和直属企业采购、收购中的检验食安指标超标的运输车辆和企业信息及时通报共享,加强防范。严厉打击“虚假收购”“以陈顶新”“转圈粮”以及以次充好骗取粮食收购补贴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三是严密做好突发情况应对。树牢底线思维,增强敏感性和洞察力,针对粮食收购、处置各关键环节提前开展风险研判,制定有效的应对处置措施,帮助售粮农民和收粮企业合理安排购销活动,确保安全、稳妥、有序收粮。进一步用好用活央地互动、信息共享机制,中储粮和自治区储备粮收购计划按节奏、错峰开展收购,共同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稳定。


供稿 | 邓霞辉

编辑 | 李婷

审核 | 冯瑀 宋学新 张秉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