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构建规范高效开放粮食交易新体系 多维赋能畅通粮食流通新渠道

2025-07-30 17:5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焦粮食交易关键环节,以健全制度、创新模式和优化服务为抓手,构建起规范透明、高效便捷、开放协同的粮食交易体系,推动粮食流通效能全面提升,全力打造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东盟的区域粮食交易流通“新高地”,为畅通区域粮食交易流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积极力量。

一、健全机制强根基,构建规范透明交易生态

从监管机制、信用体系、技术支撑三方面同向发力,打造阳光透明、高效便捷的交易环境。一是构建阳光监管体系。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储备粮竞价交易规则》,明确财政承担轮换盈亏的地方储备粮原则上通过广西交易中心公开竞价交易,鼓励承储企业自主承担盈亏的储备粮进场交易,实行线上资金结算与质量安全检验报告制度,有效规避传统交易中价格不透明导致的财政负担测算偏差风险、人为干预引发的廉政风险,以及分散交易可能出现的质量管控漏洞,保障资金流安全可追溯、质量问题责任可界定,实现交易过程阳光化、价格形成市场化、质量管控标准化、资金结算规范化。二是完善信用管理机制。为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合同履约风险、资金拖欠风险及质量不达标等信用相关问题,建立交易会员白名单管理制度,动态评估企业资质、履约记录及信用等级,对失信企业采取提高保证金、限制交易等措施,从源头筛除资质不全、履约能力不足或存在信用瑕疵的企业,实现交易主体信用状况可量化、风险隐患可预判、失信行为可约束,为储备粮交易构建“优者畅行、劣者受限”的诚信市场环境。三是推进交易数字化转型。针对以往纸质交易文件流转慢、易出错、存档难等问题,优化交易系统地方储备粮板块,新增电子报告、结算确认书自动生成功能,实现全程无纸化操作,提升结算效率,2024年共计向委托方推送电子报告、结算确认书766份;针对传统交易中“买粮卖粮分场操作、价格匹配耗时费力”的问题,推行购销双向同场同价模式,可同步完成同等级、同数量、同价格的粮食购销交易,为地方储备粮交易构建起“高效、精准、便捷”的数字化支撑体系。

二、创新模式提效能,激发粮食市场发展活力

创新交易模式、优化采购机制、强化储备轮换,推动粮食流通效率与质量双提升。一是创新交易新模式。首创玉米“购销双向同场同价”交易模式,实现储备粮轮换“一次交易、双向闭环”,节约企业轮换成本,降低企业轮换风险。2024年组织75场自治区本级储备玉米专场交易,成交17.08万吨,获企业高度认可。二是实施“补贴收购+平台采购”双模式。加强央地及区域联动,互通工作信息,优化采购流程,组织自治区本级稻谷采购专场交易会11场,实行分批多频次采购,显著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2024年提前2个月完成政策性粮食收购,进度为近4年最快,超额9.1%完成粮食储备规模增储任务,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三是强化储备粮轮换购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粮食质量、食品安全指标及用途,精心组织地方储备粮食电子竞价交易会,实现库存粮食品质动态优化、储备规模合理调控,确保储备粮轮换全程规范有序、质量可控。2024年共举办876场次,同比增长68.14%,累计成交储备粮127.747万吨,成交金额36.68亿元,量价实现“双增长”。

三、优化服务助发展,开拓粮食产业开放新格局

积极整合内外资源,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不断完善粮食产业服务体系,助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供“管家式”跟踪服务。建立“短信+电话+函件”三提醒机制,围绕交易全过程,紧盯缴款、出库及交割等关键环节实时跟踪服务和操作提醒,有效确保各环节按时序推进。2024年完成合同履约799份,履约率99.3%。二是推行降费帮扶政策。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针对左右江革命老区粮食企业出台专项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直接减免50%交易成本,目前已惠及22家粮油市场主体,有效降低老区粮食产业运营成本。同时,积极组织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8家粮油企业参加全国粮食交易大会等活动,推动老区粮食品牌“走出去”、粮食企业“强起来”,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振兴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三是强化区域协同合作。深化与西南省份、粤港澳大湾区粮源联动,打造“南粮北运”“西粮东送”枢纽,全年促成跨省粮源流通超50万吨;积极探索跨境新路径,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优势,率先推动中越、中泰大米贸易线上试点,筹建“东盟粮食交易专区”,探索跨境电子签约、快速通关等创新服务,为扩大国际粮贸合作奠定基础。


供稿 | 林朝旭 胡春凤

编辑 | 李婷

一审 | 罗雯

二审 | 宋学新

终审 | 张秉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