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当前广西早籼稻即将集中大量上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扛在肩上,以党政同责为统领,以全链条保障为抓手,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强化监管,为全年粮食安全开好局、起好步。广西已连续22年实施稻谷补贴粮食收购政策,局党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严明责任,打出三项“组合拳”,坚决打赢夏粮收购攻坚战。
一、超前部署,打好粮食收购“主动仗”
坚持未雨绸缪,以“五个到位”夯实收购基础。一是统筹协调到位,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发改、财政、农发行广西分行等部门,取消我区优质稻收购贷款风险保证金,累计为40余家收购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近6000万元,有效缓解收购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保障了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底数摸排到位,精准掌握全区粮源分布,提前走访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对辖区内水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调查摸底,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数。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开展全区稻谷补贴粮食收购培训2000余人次,确保工作人员政策熟悉,操作规范,保障国家粮食收购质价政策执行“不走样”。四是仓容保障到位,积极腾仓备库,全区共腾出仓容140.42亿斤,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建立对口联络机制,重点保障任务重地区的仓容需求,做到有备无患。五是价格监测到位,用好52个自治区级价格监测点和213个市县级价格监测点作用,加强稻谷价格监测预警,针对1-4月全区早籼稻价格波动上涨趋势,确定收购价格为2.70元/公斤,提高补贴标准至0.32元/公斤,引导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市场稳价格、农民稳增收。
二、优化服务,畅通农民售粮"快车道"
服务再升级,推行“三化”服务模式,畅通农民售粮“最后一公里”。一是便民服务智能化,开发和推广全区售粮预约小程序,实现预约售粮“指尖办”,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建立售粮微信群,为售粮农民、种植大户提供“一户一对接”服务。全区设置政策性收购点366个,可以做到预约收购、随来随收、随收随结算。设立政策咨询点、茶水站、遮阳棚等,同时提供免费检测、整晒等“一站式”服务,让农民售粮更舒心、更便捷。二是收购方式多元化,采取“固定+流动”“集中+分散”相结合模式,灵活采取坐店收购与设点收购相结合、预约收购与下村收购相结合、委托收购与经纪人联手收购相结合、集中收购与零散收购相结合等措施,让农民售粮少等待、少跑腿、少烦心。三是政策落实精准化,坚持“诚信为本”,不折不扣执行粮食收购政策,认真落实对售粮农户资金核查、回访等服务工作。同时强化压力传导,按照局党组成员分片包干联系机制,分赴各市县开展调研指导,采取“一县一策”服务模式,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全链条压实市、县、乡镇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上下左右协调服务,着力解决收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落实落细粮食收购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户利益。
三、严抓监管,筑牢粮食安全"防火墙"
构建“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持续推进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一是全流程督导,坚持“人防+技防”的监管办法,不断织密法制铁网,坚决捍卫法纪铁规,以监管从严推动履责从实,提升依法管粮治粮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暗查暗访,用好12325监管热线,持续加大违法违规问题打击力度,对“打白条”等坑农害农等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二是全链条把关,加强政策性粮食入库验收监管,按照“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先检后收”政策,对入库粮食实行“一车一检”,对收购粮食数量、质量、食品安全定期核查,压实收储企业验收主体责任。三是全要素质控,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粮食收购期间的远程动态监管,提升穿透式监管效能,通过核查比对信息系统实时数据,实时排查风险隐患,加快形成穿透式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下一步,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胸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持续增强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紧锚定“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四有”目标,深化“政银企农”对接,在改善环境、优化政策、搭建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阳光收购”平台,不断提升农民售粮满意度。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统一思想,务实担当,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粮食收购各项工作,为粮食安全保障贡献广西力量。
供稿 | 谢雨帆
编辑 | 李婷
一审 | 罗雯
二审 | 宋学新
终审 | 张秉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